穴位注射654-2前后的胃肠电图变化的结果探讨
时间:2022-10-25 11:49:36 点击次数:
穴位注射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根据穴位功能和药物性能,在穴位注射药物,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与传统针灸疗法的治疗规律和效果机制不同,穴位注射比口服、肌肉注射效果更显著,甚至小剂量直接达到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因为穴位注射可通过局部刺激、经络传导发挥即时效果、药物生物化学作用和基于上述两种效果恢复和调动身体调节能力,即穴位和药物特殊整合,实现穴位效果、功效“叠加效应”,从而延长穴注后的疗效期。研究发现,丰隆穴注射654-2后,胃肠电图仪检测到胃肠电图会立即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穴位注射后反映胃电图功率,反映胃肠舒缩运动指标波形反应面积0~10min开始时显著减少,并持续到50min;穴位注射后,间接反映胃电功率的平均幅值也有下降趋势,但穴位注射后10位min下降后更加明显。

由此可见,丰隆穴位注射654-2对胃肠道运动的抑制作用有很快的效果。初步推测其有效时间约为穴位注射后10min开始。实验还发现,平均频率与平均振幅呈负相关,整体呈上升趋势。穴位注射后20~40min时间段上升较为明显,因此是否可以从某种意义上推测20min~40min在未来的研究中,仍需进一步论证丰隆穴注射654-2显效时间的穴药效应高峰期。
足阳明经,多气多血之经,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会元针灸学》载:“丰隆者,阳血聚之而隆,化阴络,交太阴,有丰满的象征,故名丰隆。”可见,丰隆穴具有联络表中经络各处气血物质的作用。刺激穴位不仅能治疗经络上的疾病,还能疏通经络的气血,达到“一络通二经”治疗效果。已知研究表明,穴位注射的疗效相对特异。相同剂量的药物穴位注射到不同的穴位,药理效果相同,但强度不同。当穴位的主治作用与药物归经性相一致时,表现出强的疗效。而遵循经主治作用在于胃腑。
因此,本研究发现,在足阳明胃经丰隆穴注射对胃肠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的654-2之后,平均幅度、平均频率和波形反应面积的变化比肠道区域更为明显,这再次表明穴位注射的药理作用与经络和穴位功能的参与和协调有关。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穴位-经络-脏腑的密切相关性。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利用本研究室成熟的激光多普勒血流计与胃肠电图仪检测技术相结合,作为研究经络脏腑相关联系的新途径。另一方面,成功制造穴位注射654-2的人为胃肠功能异常模型,为急性胃肠疾病的临床治疗和针灸调节人体亚健康状态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