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胃动力治疗仪对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心理障碍的影响
时间:2022-07-15 14:45:52 点击次数: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由非器质性消化系统病变引起的上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可持续一个月或累计12周,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即给予胃酸分泌抑制剂、胃动力促进剂、幽门螺杆菌抑制剂和抗抑郁药,效果不是很稳定。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胃动力治疗仪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可以充分改善胃肠道动力,缓解上述症状。一些报告指出,在FD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充分提高治疗效果,事半功倍。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和胃动力治疗仪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心理障碍患者的影响,我院将有72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集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心理障碍患者72例。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未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每组36例。本研究设计符合医学伦理部分的有关规定,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都符合国际RomeⅢ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①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患者;②合并胃肠道肿瘤患者;③合并糖尿病患者;④精神病患者等。其中,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0~58岁,病程2~10个月,平均病程(5.1±0.9)月;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36.1±4.3岁,病程2~11个月,平均病程(5.3)±0.6)月。性别、年龄、病程等2组患者。一般来说,差异没有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如胃酸分泌抑制剂、胃动力促进剂、幽门螺杆菌抑制剂和抗抑郁药,并使用胃动力治疗仪(合肥凯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型号YM-W)治疗的主要步骤是:胃起搏点正电极片放置在体表投影处,即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向右2~4cm,负极片放置在胃体表面的投影处,即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左3~5cm再往上1cm,即胃起搏点;正负自粘胶片分别位于脐上1~2cm,剑突与脐中点右侧5~100cm处,即肠起搏点,通电后每次30次min,每天一次。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即用药护理、病情监测、健康教育等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入院后,患者主动了解患者病情,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系统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为患者制定心理护理方案;与临床医生沟通,循证出更好的沟通方式后,每天用平和的语气与患者沟通两次,深入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明确患者的顾虑,采用系统脱敏、积极心理咨询、积极暗示、认知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治疗等心理方法进行干预,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负面情绪,给予人文关怀,让患者正视疾病,提高依从性,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