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进食后胃底部容忍异常,加上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上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是该病的临床表现。胃动力治疗仪常用于临床治疗,辅以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但由于常规护理干预仍存在不足,患者的心理状态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有研究指出,用胃动力治疗仪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改善他们的胃功能。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我院治疗的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探讨胃动力治疗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进行胃动力治疗的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出院的2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出院的2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病人SAS.SDS护理前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前两组患者的护理GSR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GS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胃动力治疗仪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有效改善胃功能,进一步促进其健康恢复。
1.数据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到我院使用胃动力治疗仪进行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患者到医院治疗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男15例,女14例;26~77岁,平均年龄(39岁).84±2.61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5).65±1.24个月。对照组共29例,男16例,女13例;27~75岁,平均年龄(388岁).75±2.58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58).15±1.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后持续上腹胀症状患者。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或精神病史严重的患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都知道并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胃动力治疗仪(合肥凯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皖食药监(准)字2011第260016号,规格型号:YM-WJ)治疗。对照组治疗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况和情绪,护理人员及时解释和纠正问题,引导患者正确了解自己的情况,帮助患者以绘画的形式梳理思想,产生健康良好的情绪,提高对抗疾病的信心。放松训练:放松训练,配合播放小溪音乐,引导患者闭上眼睛,保持四肢放松不紧。然后慢慢深吸气,深吸气,慢慢握紧拳头,放松拳头慢慢呼气。重复3~5次,每周3~5次,根据患者的改善情况增加或减少。
定期组织患者之间的沟通活动,使患者能够相互分享自己的情况和情绪状态,使患者能够了解自己,同时了解他人的身体状况。引导患者互相鼓励,进一步消除负面情绪。开展疾病知识讲座,邀请正能量患者上台演讲,分享抗病经验,鼓励其他患者。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变化和胃功能变化。使用忧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病人的情绪变化进行评分。SDS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包括恐惧、恐慌等20个项目,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胃肠道症状自评表(GSRS)对患者胃功能的变化进行评分。上腹痛、反酸等16个项目共得112分。分数越低,患者胃功能恢复越好。
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使用胃动力治疗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以有效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改善他们的胃功能。引导患者表达情绪,可以让护理人员及时纠正和引导,适当的放松训练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状态,进一步缓解胃功能。通过活动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抗病信心。根据研究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GS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
关于以上内容今天就分享到这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综上所述,胃动力治疗仪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消除不良情绪,还能提高胃功能水平,进一步促进患者健康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