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9-5512-0911
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胃电图仪在儿科领域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3-15 15:48:35 点击次数:

  大家都知道胃电图仪在医学灵魂与运用的比较多,今天说的主要是儿科领域胃电图是利用表面电极从人体腹壁表面记录胃肌电活动电压的一次性曲线,是胃功能活动的客观生物电学指标。因为它是非侵入性的。无疼痛。无划痕。操作简单,患者愿意接受,特别适合儿童,容易被儿童和家长接受。本文简要总结了胃电图仪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胃电图仪

  观察体表胃电图描述,总结了新生儿和儿童胃电图的一些特点:


  1.健康新生儿出生后出现正常慢波百分比,与胎龄无关,明显低于儿童和成人,随着周龄的增长而增加;


  2.正常儿童饭前慢波百分比接近成人水平,但饭后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高于成人;


  3.正常儿童饭后的主频.主功率均高于饭前。


  随着胃肠动力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EGG检测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儿科临床实践中,EGG检测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器质性疾病的观察和研究报告不多。


  1.功能性消化不良:对13名健康儿童和L4名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的胃电研究表明,两组胃电在空腹时没有区别,但餐后实验组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主动率的增加程度相对较小。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后胃肌电活动减少,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主要表现为胃电过缓。与健康人相比,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的EGG表现为餐后主频功率的增加和降低。餐后正常节律百分比下降,主频不稳定系数不随食物变化;胃排空时间延长;胃电节律紊乱率增加。在FD儿童多导胃电观察[5]中,有人发现其主频率和主功率低于正常对比度,尤其是远端胃窦和幽门导联;节律紊乱主要是节律不均匀;PR值低;慢波耦合百分比显著降低,表明慢波从胃到胃窦的传导减弱;DFIC高,饭后明显低于饭前,呈现慢波频率和规律性不稳定。


  2.胃食管反流:对30例成人患者进行胃电图分析,认为52%GER有胃动力或肌电活动异常,但对儿童胃食管反流的胃电研究较少。研究表明,儿童GER胃电节律不稳定,餐前餐后正常胃电百分比显著降低。主频率降低,胃电节律异常形式多样,主要是胃动过速。


  3.IBS: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肠道症状外,IBS患者上腹部饱胀、反酸、打嗝等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表现。我院对18例IBS患者的胃电图分析显示,IBS患者正常胃电慢波的平均百分比下降,而胃电节律过缓的平均百分比显著增加,但主频变化不大;同时,IBS组的胃电节律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IBS儿童的胃动力障碍明显存在。


  5.厌食症:厌食症是儿童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也是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对90例此类厌食症儿童进行胃电图检查,发现其胃电图波形紊乱、慢波不规则、主频值下降,表明胃动过慢。胃电图是儿童厌食症的良好辅助检查工具。


  6.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在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胃电检测中。严重HIE在喂食前胃动过缓百分比增加。喂食后,胃电节律更加紊乱,正常慢波百分比显著降低,胃动过缓和胃动过速显著增加,轻度HIE儿童的胃电活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提示。严重HIE后,由于胃电节律紊乱,新生儿胃动力下降,容易出现腹胀、呕吐、拒乳、胃潴留等症状,容易对喂养不耐受。


  7.研究药物和胃电刺激对胃肌电活动的影响:


  有些人使用体表胃电描述法监测68例儿童在斜视手术前肌肉注射阿托产品后没有任何消化道症状的胃电图。结果发现,肌肉注射阿托产品后,儿童胃电主频率的平均值降低,其中胃窦部分从(2.4O.80)cpm减少到(1.97士0.96)cpm。


  一些研究人员使用电起搏治疗仪,采用起搏法,来促进胃动力和胃排空治疗儿童胃食管回流,以胃电图仪展示的电图仪为观察指标,发现GER儿童经常起搏治疗后,不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呕吐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体重增加,还观察到治疗后儿童正常胃电比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儿童餐前。餐后主功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


Copyright © 合肥凯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KaiLi GuangDian  皖ICP备19005208号-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天达路71号华亿科学园E1栋4F 电话:139-5512-0911 邮箱:13955120911@163.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