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麻醉和手术创伤刺激,胃肠电图仪监测到胃肠手术引起肠道麻痹,导致腹胀、肠蠕动、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肛门排气时间延迟或不排气,严重的腹痛、肠梗阻等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术后切口和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是胃肠手术的重要护理内容。中医认为,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由于术中器官边缘损伤和脾胃静脉损伤,干扰气血操作,导致胃损失和减少,脾脏运输损失,气滞血瘀引起的。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护理技术。一些研究表明,艾灸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可以改善术后胃癌患者的胃肠功能。根据加速康复手术的概念,本研究对胃肠道术后患者实施了足三里,旨在探索促进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的基础。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根据加速康复手术的概念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艾灸双侧足三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胃肠电图参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P005)早,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次排便时间;术后72小时,观察组胃肠电图仪参数VP-P、F、RA高于对照组,RD低于对照组(均P0.01)。根据加速康复手术的概念,艾灸双侧足三里有助于缩短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次肛门排气时间,次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1、临床资料
1.1一般数据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胃肠外科进行胃肠外科治疗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0名患者,对照组男性29名,女性21名;年龄25~71岁(49.82±5.46)年龄;体质46~87(65.75±11.0)kg;手术类型:胃癌根治术28例,结肠直肠癌根治术22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4~73岁(50.27±4.29岁)岁;体质45~85(65.75±11.00)kg;手术类型:胃癌根治术26例,结肠直肠癌根治术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和手术类型上的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①年龄清晰,意识形态清晰,选择性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③手术后患者;1.3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②依从性差;③原发性疾病,影响胃肠动力,如甲状腺功能障碍、假性肠梗阻、炎性肠病、顽固性便秘和免疫缺陷;④双侧足三里局部皮肤缺陷或感染者。
2、方法
2.1根据加速康复手术的概念,对照组周围手术期进行干预。(1)术前干预:术前禁食6小时,禁止饮酒2小时,术前2小时口服10%葡萄糖250ml。(2)手术期间干预: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2~24℃,使用绝缘毯进行低温保护,保持患者体温>36℃,40℃清洗液进行腹部冲洗等。(3)手术后的干燥。
预期:①及时使用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估后,根据疼痛分数进行多模式镇痛;②在麻醉清醒后取出导尿管;③胃手术后取出胃管1天,清醒后用结直肠麻醉取出胃管;④鼓励患者在麻醉清醒后在床上锻炼四肢,鼓励患者在12小时后适当下床;⑤术后第1天开始适当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肛门排气后的一般食物。
2.2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艾灸双侧足三里。具体操作方法:长20~21cm,直径1.9~2.1cm,麻醉醒后帮助患者暴露足三里穴。一根艾条在点燃后不会熄灭。把它放进一个特殊的木箱里。用包布包好后,艾灸患者的两侧足三里,每天艾灸两次,直到肛门无腹胀后停止。
2.3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和胃肠电图参数变化。胃肠功能恢复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次排便时间。①肠鸣音恢复时间:每班护士交接时,使用听诊器听诊。患者的左侧和右侧腹部,脐带周围为1min。次听到持续性强的肠鸣音时间和手术结束时间间隔。②次肛门排气时间:患者感觉到肛门排气时间和手术结束时间间隔。③次排便时间:手术后次自然排便时间与手术结束时间间隔时间。④胃肠电图参数:手术前。术后72小时使用EGED-8D八导胃肠电图仪监测两组患者的胃肠电图,包括胃肠电波形的平均幅值(VP-P)、波形的平均频率(f)、胃肠电节律紊乱的百分比(RD)、波形反应区(R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