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9-5512-0911
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胃肠电图在针刺调节胃肠动力研究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7 15:52:09 点击次数:

  胃肠电图是检测胃肠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反映胃肠平滑肌电活动的客观电生理指标,也能反映外界干预下胃肠功能状态的变化,对针刺调节胃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胃肠电图在针刺调节胃肠功能研究中的作用出发、探讨了胃肠电图在针刺研究调节胃肠动力研究中的特点和优势,以及胃肠电图仪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胃肠电图仪

  胃肠功能障碍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其检测方法包括胃纤维结肠镜检查、胶囊内镜、腔内测压、影像学检测,但大多是侵入性的,在检测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或放射性损伤,成本相对较高,在临床诊疗和科研应用中难以广泛推广。胃肠电图是由表面电极引导并通过电子处理获得的胃肠电信号。它是评价胃肠运动功能的客观指标。将胃肠电图应用于针刺调节胃肠功能的研究,观察针刺对胃肠功能活动的调节作用,深入探讨其机制,对明确针刺调节胃肠功能的效果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胃肠电图反映胃肠功能,为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胃肠平滑肌电活动是由体内各种化学反应引起的胃肠平滑肌膜电位变化的物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慢波是一种相对规律、频率较慢的周期性电活动,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决定了平滑肌收缩的频率.速度和方向,无论平滑肌是否收缩,动作电位产生在慢波上,与平滑肌收缩一致,可直接引起胃肠肌收缩,是促进性运动的主要原因要动力。胃肠平滑肌电活动是胃肠动力的基础,反映了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功能。胃肠电波的异常变化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胃肠功能障碍是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往往缺乏器质性变化,其诊断缺乏生理病理学的客观指标。胃肠电图是一种反映胃肠功能的功能性检查方法,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特殊意义。功能性胃肠病伴有胃肠电图异常变化,表现为胃肠电节律、频率、饭前饭后振幅和功率比异常变化。


  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患者肠慢波节律不规则,变异性增加;进食前后胃电活动处于节律紊乱状态,进食后紊乱状态较进食前有所改善。慢传输便秘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变化为双向,部分表现为频率减慢,振幅增加;另一部分表现为频率增加,振幅不同。此外,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后胃电节律紊乱高,餐后胃电振幅不增加的比例增加,振幅恢复时间延长,反映胃运动功能低下。由此可见,胃肠电活动的异常程度可以反映胃肠功能障碍。胃肠电图仪作为胃肠动力检测的重要方法,能准确反映慢波的节律、电压的相对变化为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特殊的手段。


Copyright © 合肥凯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KaiLi GuangDian  皖ICP备19005208号-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天达路71号华亿科学园E1栋4F 电话:139-5512-0911 邮箱:13955120911@163.com

关注我们